苏州心语工作室

地点:苏州市南门东大街18号

电话:13862085538

“问题孩子”其实来源于“问题家庭”

发布日期:2017-05-05 16:05:35  点击量:573   信息来源:原创

 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问题孩子”,他们有的学习困难,有的厌学、逃学,有的拒绝吃饭,有的精神抑郁,有的情绪失控,有的行为异常,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家庭麻烦”的制造者。而当我们近距离接触他们以后发现:应该接受“治疗”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孩子,而是整个家庭。
  “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正式通过家庭治疗师与家庭成员共同会谈的独特方式,找出“家庭麻烦”的根源所在,从而解开孩子的“心结”。

        一个不上学的孩子,是最忠诚于家庭的孩子
  

有这样的三口之家:一个喋喋不休的妈妈、一个正襟危坐的爸爸、一个拒绝上学的孩子。儿子今年十三岁了,按理应该上初中一年级,可是学完预备班的课程以后,儿子就再不肯踏进学校的大门,任凭母亲怎样劝说、父亲怎样打骂,他就是铁了心不上学。
  咨询观察这个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好像在看一幕上演的话剧:妈妈和爸爸坐在一个三人沙发上,却分占两头,似乎要刻意保持距离,儿子则坐在一旁的单人沙发上,低着头沉默不语。他表面看上去只顾玩着自己手中的玩物,实际上一字不漏地听着父母的每一句话。妈妈像一位演说家,分析问题头头是道,先是探讨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内因和外因,接着是声讨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当。她每一次开口,都是长篇大论,而且颇有见地。他爸爸却很少说话,治疗师问了好几遍,他才勉强回答一句。问题的起因似乎明白无误:这对夫妻两年前刚从外地来上海工作,儿子是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厌学。但是,真正的结症却不在这里。
  在治疗师的启发下,妈妈提到他们夫妻关系一直很紧张。在说到有一次争吵中,丈夫竟然威胁说要离开这个家时,妈妈失声痛哭起来。这时,一直在一旁低头不语的儿子,突然站了起来,显得非常烦躁。
  实际上,拒绝上学的儿子,只是一只“代罪羔羊”。因为父母长期的“冷战”,家庭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动荡之中,他一方面担心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去而失去这个家庭,另一方面目睹母亲长期的孤独而替她鸣不平。所以他的不去上学,既可以使自己留在家中陪伴母亲,又成功地成为父母唯一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既把父母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又缓解了父母的矛盾冲突,宁愿自己挨打挨骂,却不愿父母争吵。一个不上学的孩子,也许是个最忠诚于家庭的孩子。

         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依然和母亲连着脐带
  

这是一对彼此牵肠挂肚的母子。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却一直呆在家里,不肯外出工作;母亲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强人,独自管理着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
  在治疗室里,母亲时时提醒儿子要坐得端正、手放在哪里等等,仿佛面前的儿子只有10岁;而儿子的目光也始终追随着母亲,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母亲显然是家里的主角,侃侃而谈,儿子则大部分时间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母亲说,她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出国,儿子一个人在家让她很不放心。治疗师问年轻人:“母亲不在,你怎样过日子?”儿子怯生生地回答:“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总是会很为母亲担心,每天晚上睡不着,有几次走进母亲的房间,睡在她的床上,才能够睡着。”母亲抱怨说:“我在家的时候,他一直很正常。”母亲说:“受不了的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有很多的争吵,纠缠不清,真是不理解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就是不愿意出去工作。”儿子说:“我有社交恐怖,看见人就紧张。”母亲奚落儿子:“都这么大了还不能独立,真是为我有这样的孩子而感到羞愧。”但儿子对母亲的话却一脸无所谓,似乎他很享受母亲如同数落小孩般的感觉。
  原来,10年前父母离异,单亲的母亲一度将儿子寄放在外婆家,自己出去打拼;失去了父亲的同时,又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于是那颗失落的心留在了少年时代。直到儿子上大学,才又搬来和母亲一同居住,曾经“被遗忘”的儿子始终想找回童年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从此死守着母亲不放,尽管早已成人,却不能独立,希望与母亲连接的那条脐带始终没有被剪断。

         一个抑郁的孩子,背负超重的家庭期待
  

22岁,风华正茂的年龄,然而眼前的这位年轻人面色苍白,好像久不见阳光,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原来十分聪明的他,大学里直接被免试读研,硕博连读,十分让人羡慕。但是,他几个月来却一直情绪抑郁,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坚持学业。他告诉心理咨询师,他这种无力的感觉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他总是感到背后像有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本来是很想让自己学有所成,超过爷爷和父亲,但是现在他感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期待,他为自己的现状感到羞愧和无助。
  这是一个背负家庭期待的孩子。他的爷爷是一位科学家,有着辉煌的过去,曾经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爸爸是大学里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尽管没有爷爷那么有名,但是也学业有成,倍受学生的尊敬。从小,这位年轻人就被爷爷誉为家族的新星,用爷爷的话说:我的孙子注定是要读世界名牌大学,成为更优秀的人才。为此,他也从小立志要成为父辈们期待的人才,他学习努力刻苦,总是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按照父辈为他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进入大学生活。可是他渐渐地发现他并不喜欢父辈为他选择的专业,他有爱好和兴趣,于是自己的兴趣和家族的期待之间产生了冲突,他压抑自己的兴趣、强迫自己服从家族的选择,4年的大学坚持下来了,并成功地被推研,硕博连读。当他把自己通过很多的努力并取得成功的结果告诉家人的时候,他们的反应非常平淡,父亲对他说:“你本来就该如此,我们一直都认为你还可以学得更好。”想到他要继续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继续学习五年,想到今后还有从事同类的职业,他的心态再也无法平衡,他开始整夜失眠、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几个月之后,他休学回到了家中。父辈给他的话是:“我们家的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这让他更加内疚,导致抑郁状态持续并加重。
  而当他和他的家人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开始接受孩子的实际现状、开始认识对一个人来说心身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意义时,当家人开始尊重孩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回归孩子自己目标的时候,当父辈放下自己的意愿、调整对孩子的期待目标的时候,孩子才有可能克服抑郁,重新走回学校、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可能有一段“问题婚姻”或者一个“问题家庭”。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对整个家庭系统进行治疗;通过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系统的转化;通过帮助家庭找出孩子症状背后代表的意义所在,帮助家庭松一松束缚在家庭身上的“绳索”,创造一个新的角度和空间,让家庭有一个新的思考和领悟,以此寻求改变僵化局面的机会,促进家庭的发展从而改善个人的症状表现。


如果您无法识别验证码,请点图片更换
联系电话:13862085538    QQ:250616532    250616532@qq.com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