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5-06 19:05:09 点击量:532 信息来源:原创
来源:心语工作室 日期:2009/5/12 点击次数: 376 |
每年的高考前夕,都会或多或少地听到些因不堪高考重负而出现的雷人事件,离家出走者有之,自杀身亡者有之,每次都会让我们揪心不已。今年,类似事件依旧在上演:19岁的湖北麻城籍高三学生张平平(化名),因惧怕高考选择了卧轨轻生。危急关头,幸遇民警及时相救,才转危为安。经询问,其父母均在当地事业单位上班,父母对其期望非常高。重压之下,为求解脱,选择了自杀。(5月9日《长江时报》)
毋庸置疑,每位父母的心理出发点都是好的,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节衣缩食,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孩子能够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渴盼孩子学习突出、成绩优秀,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而对他们来说,让孩子实现他们愿望的最理想途径、考核孩子优秀的最佳考量标准莫过于“高考”的惊险一跳。成绩好,孩子考上个好大学,便会离他们的期望近一些,有机会实现鱼跃龙门的念想,也会带给他们极大的心理满足,让他们风光无限。反之,成绩差,家长则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失落感倍增,并自觉灰头灰脸、低人一等,似乎无颜见江东父老。
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需要深刻自省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尽可能地现实一些,别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所谓“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感觉重负难当;最大程度上宽容豁达一些,关心成绩是必要的,但切记“过犹不及”,不要再在孩子的高考成绩上大做文章,使他们沮丧绝望;加强沟通和交流,不要再人为地制造心理障碍,致使他们一见到父母就陷入沉默;做他们温暖贴心的朋友,别再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父母模样,让他们敬而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