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4-11 20:04:36 点击量:906 信息来源:原创
王同学最近很郁闷:“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学生气十足,总是认为工作就像在学生会时一样,大家都会配合我。有困难,也会有老师帮忙解决。总之,就是习惯以学生的方式来待人接物,以致后来工作比较被动,发生了许多问题,工作效率很低,自己都觉得委屈”。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事实上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入职高峰期到来,大学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和角色的转变问题又一次摆到了企业、教育者和大学生自身的面前。
对于角色转换的考验,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和员工角色的迥异,没有及时转换角色所致。他认为,大学生进入职场,如果想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必须谨记六个字:认识,克服,调整。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自己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大学生进入职场,首先应当认识到这种角色的差异,这将直接决定角色转换顺利与否。
当下的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障碍的表现,“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失落感;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畏难心理;过高估计自己而表现出自负心理;不踏实、不稳定的浮躁心理等等。有的过于自卑,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有的过于自信,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再加上环境、人际关系薪酬等问题与自己的期待多有出入,以致迟迟进入不到工作状态。只有克服了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更好的完成角色转换。”
当然,认识到需要进行角色转换是一回事,怎样完成转换又是另一回事。“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对大学生来说,心理上也有不小的障碍,毕竟背着学生身份将近20年的时间,不可能说变就变。”王同学无奈地说。
可见,新员工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一些不适应是自然的,关键是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缩短适应期。建议大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更好的融入单位。例如要向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虚心学习,注重人际交往的技巧,要克服好面子的心理弱点,养成踏实、勤快、能干的良好习惯,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口勤等等。
针对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情况,专家特别指出,大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容忍能力,能够受得住委曲,对别人的不理解能够泰然处之,干活不挑挑拣拣,利益面前,该争取争取,但也别斤斤计较。
基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会强调团队合作,因此,遵守规章制度、学会与人共事、上班不做“私事”、多为企业考虑、稳定工作心态等准则成为大学毕业生快速融入团队的捷径。
另外,“学校和企业在帮助大学生尽早完成角色转换方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校园里就提前进入职业角色等等。
尽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既来之,则安之。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踏实地做好手上的工作,这才是立业之本”,要意识到:“天下没有那么好端的饭碗。与其东奔西跳,还不如就地成才,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