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4-12 19:04:43 点击量:433 信息来源:原创
序言: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看了1页,觉得不咋的,看了2页还是觉得不咋的,看了3页还是觉得不咋的,你还有兴趣看下去吗?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讲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其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试用期,对于新员工而言,就是公司职业生涯的这本书的开头几页。这里边有两个人在看,一个是新员工,一个是老板。公司好不好呢,常常是在试用期带给新员工的感受来决定的。而新员工好不好呢,往往是由老板对于试用期期间表现的感知决定的。
很多研究发现,员工的离职有一个
今天,我们抛开公司层面,而将话题聚焦于新员工在试用期如何表现,探讨下如何让新员工给老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何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开端。
试用期,是一个观察期和磨合期,基本定位是3个月左右,当然不同的公司有所不同,有的一签就是5年的合同,就有可能是6个月。在这最开始的3或6个月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有人说,时间是不能倒回的,如果一个人能倒过来活,那么他的生活将精彩无比。那么当我们这些过来人将这多活的这段日子里的思考和感受,一股脑儿的讲述出来,是否会对后来者有所帮助?我想应该是的。
必做之事1:编写SOP
首先是你的老板。每个老板对于每个到来的新员工都是有一定的期望的:比如说1个月应该掌握哪些,三个月后能独立承担岗位职责等等。有些老板会告诉你,而有些老板则将这个标准和期望隐藏在内心,但不告诉你并不表示没有。
老板的绩效的达成,永远是依靠下属完成,所以,在你成为他的威胁之前,他很希望能看到你的成长和快速提升。岗位的职责,很多公司并不是很明确,老板对于这个岗位的期望和要求,才是真正的岗位职责。所以,与老板沟通就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其次是你的导师。一般而言,新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时,都会安排一个师傅带。至于带的如何,既在于徒弟也在于师傅。常常是与师傅关系的处理,决定了业务熟悉的进度和广度。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来论述这个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再次是你的客户。客户,其实是有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之分的。外部客户自不必提,其实内部客户,往往是你业务的输出对象。你的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他们影响最大。在绩效管理做的好的公司,一般都是由他们对你进行考核和评分。在我看来,无论是否被他们考核,他们那里始终掌握着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速度、准确性和范围与他们需求差距之间最直接的信息,而且在以后的过程中,将有很多的机会频繁接触,所以在试用期期间,尝试跟他们沟通,多些了解,了解客户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抱怨,了解业务中的问题,了解精益的机会。
其次是HR。其实看看HR的角色就知道,行政专家、业务伙伴和战略支持。如果说一家公司稍有规模,管理水平还可以的话,其实HR做的工作不会仅限于行政方面的支持,肯定是有一部分职能已经能够与业务伙伴的角色对应起来了。在我看来,HR对于新员工的帮助甚至可以是全方位的,比如帮助你了解职责——提供岗位说明书;帮助你了解岗位需求的素质——提供胜任力素质模型;帮助你了解团队——组织架构和人员性格能力等介绍;帮助你搭建人脉等等…。..当你和合适的HR去接触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能给你带来的会有多少。
最后是你的同事。之所以把同事放在最后,是因为一个办公室的,每天都有很多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再加上定期不定期的开会、汇报和活动,所以相互之间沟通自不待言。但是,和同事沟通,沟通什么,如何沟通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必做之事3:做一个案例库
在我看来,从试用期期间,就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做一个自己的案例库。在工作当中肯定会遇到一个个问题,有的是关于业务的,有的是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有的就更为琐碎了,可能是关于办公用品申请的。
很多的时候,可能这些问题并不是你遇到的,而是你的同岗位的同事遇上的。快速成长之道永远只有一条,勤奋,再勤奋。不仅要尽可能的了解业务,通过各种现有资料,通过与老板、导师、客户等沟通,还包括认真的看、听、记录和总结。案例库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将该岗位上最常见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了,当业务周期一轮回后,你就会发现,以后发生的异常都已经有据可查,就算不是自己经手,也可以从自己听到、看到别人(老板和同事)的处理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必做之事4:做好checklist
工作计划这样的小事情就不提了,是新人每日必做的工作。除此之外,新员工应该还结合自己的业务和职责做一个checklist.我始终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信任。而信任则是一点一点开始构建的,建立起来比较困难,破坏起来却又十分容易。在工作中,尤其是刚开始进入岗位时,让别人快速信任的方法就是既保证结果又保证过程。而checklist说白了就是一个管理自己业务,监控自己业务进展的一个工具。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要监控哪些环节,也可以知道自己各项业务展开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