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06 15:05:39 点击量:163 信息来源:原创
耐心等待,慢慢培养,我们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更希望让孩子稳打稳扎走好每一步。
放养孩子
有人问,“静待花开”是不是父母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等待孩子长大?
当然不是,没有经过长期的培植,种子如何发芽?花儿如何绽放?
很多家长误会了静待花开,以为放养孩子就是放任不管。
结果发现,孩子越长越“歪”,最后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我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期常常迟到,每隔几天就被班主任找家长。
他家长不以为然,说孩子早上起不来,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就让他多睡一点也没问题。
后来,这个同学不仅迟到,还常常旷课去网吧打游戏,染上许多陋习。
高中毕业后,他家长把他送出国留学,听说没过半学期就回国了。
因为他经常旷课,不交作业,已经严重违反学校纪律,被学校请退了。
你的孩子,你不教育,总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孩子应该放养,但绝不可以放任不管。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孩子天生有求知欲,对学习本有浓郁的兴趣,父母不能遏制这种兴趣,而是想办法打开孩子的思维世界。
不管大小事情,尽量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哪怕遇到困难,也要鼓励孩子勇敢挑战。
父母只需要站在孩子旁边,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勇气的人。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放养”孩子就跟“放羊”一样。
牧人要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儿尽情吃草。父母也要把孩子引领到更广阔、更有意义的天地,激发孩子主动求知、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但不是无原则地放手,而是有原则地控制,把握好教育的度。
顺养孩子
教育孩子,是有尺度的。
父母要守好为人父母的尺度,我们不是孩子,不能替孩子决定一切,安排一切。
否则,孩子就会变成父母手下的傀儡,失去自己的个性乃至整个人生。
《奇葩说》BBking詹青云,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并非从小优秀。
小时候她的成绩不好,转学几次依然没有提高,但父母无条件地给了她无限的信任与支持。
詹青云妈妈对女儿十分自信,每一年都会跟她说:明年你一定会成为学校里最棒的学生。
爸爸也从来不约束她,教她阅读各种书籍,带她出差到处游历,为她插入飞翔的翅膀。
正因为这种另辟蹊径的教育方式,詹青云终于找到最适合她的学习方式——她不需要高压,只需要长期的积累。
母亲的鼓励让她变得十分自信,父亲的教导让她有了深厚的知识储备,从高二开始逆袭为全级第一,后来更是考进了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老一套的教学方式,顺应他的个性与特点,我们才能为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道路。
没有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没有最好的养育方式。这一路上,所有父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父母应该扮演一个守望者的角色,七分观望,三分守护,让孩子勇于尝试,主动挑战,在实践中养成独立、自信、勇敢等宝贵品质。
教育是一个缓慢且优雅的过程,没有“成功”,只有“圆满”。
父母守望孩子,尽早为孩子布局,慢慢施加影响,默默滋养天性,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就是教育的圆满。